内容搜索

CONTENT SEARCH

RFID读写器 | RFID通道门 | RFID手持机 | RFID通道机

老板叫我即使通宵今天也要数完货?结果我甩给RFID去做

RFID知识库 RFID仓储物流 550

月底盘点撞上异常退货高峰,几大笼杂货还堆在分拣区没处理完,仓里已经开始有人加班熬夜了。

我正准备跟值班主管确认流程,老板突然走了过来,语气不轻:“今天不数完,你就别下班。”

我看着眼前像墙一样高的周转箱,脑子里飞快闪过以往的场面:手工对单、扫码枪扫不准、翻箱找标签、干到后半夜还出错……

犹豫几秒,我瞟了一眼角落那台调试完但几乎没人用的新设备——RFID回转线隧道机

斯科RFID回转隧道机

技术部说这玩意能“批量过货,一次读全”,但谁都没真用过。我皱了下眉头,心想:要么试一次?

于是,我推着第一笼货,慢慢把它送进了那条全封闭的识别通道。

不到1个小时我就完成货物的盘点工作。

扫描枪蹲地找标签?那是上个时代的办法

在传统仓储或快递作业中,盘点=扫码=体力劳动+低效率,早已成了行业共识。

为什么盘点累?因为人工要“对号入座”:

(1)找到标签,再对准扫码;

(2)标签反光、褶皱、遮挡,全靠角度碰运气;

(3)笼车混装,一件件扒着扫,重复劳动极高;

(4)有时候还得两个配合:一个翻,一个扫。

更别提有的货品是软包,有的是异形,还有的根本没有露出标签。只要有一点差错,整批货可能就漏掉,后期差异分析、账实校对成本更高。

当货量从百件变成千件、万件,盘点已经不是“扫得快不快”的问题,而是“这事该不该人来干”的问题。

RFID隧道机:不是用来看热闹的,是来替人干活的

现在不少仓里已经部署了RFID通道机,适用于笼车式人工推进的批量识别作业,能显著减轻出入库复核的人力负担。而在流水线盘点这类要求更高自动化效率的场景中,RFID隧道机则成了关键设备——货物不需停下,由系统直接完成快速批量读取,一次通过、一站清点。

RFID隧道机

它长得像个半封闭式回环通道,常被安装在进出库通道口、分拣线接入口、封箱作业区一侧。真正厉害的地方,不在外形,而在它的一套多面天线排布 + 精准算法控制系统。

我这次用的设备,是斯科信息的一款隧道型读写专机。实测下来,表现是这样的:

(1)速度够快:一次过货5秒钟,一笼货300件以内的标准快递包裹,只需一个作业员操作电动移货;

(2)识别率高:软包装、重叠件、贴反标签、压在箱底都能读取;

(3)全封闭排布:上下左右+前后6面识别天线,货物从中穿过就像“全身安检”;

(4)系统联动:可以自动和WMS或出库单做核对,标签错了、少了、重复了,现场直接报警。

最关键的是,它不挑人。
不管你是夜班新手,还是临时外包,只要把货推出去,结果就能出来。

RFID隧道机真正改变的,是作业模式

以前,人工盘点需要这样安排:

“老张你扫货,老李你拿单子对账,别漏啊,发现错的再过一遍!”

现在的操作是:

“老王你把这5车货推进去就行,结果系统自己出来。”

整个作业逻辑从“人盯货”变成了“人配合设备”。

以我所在的仓为例:

每天尾班货量约1万件,原来需要4人团队2小时盘清,时常出错;

现在只需1人操作回转线隧道机,40分钟完成初步盘点

核对单据、差异追溯、标签错配都由系统自动判定。

以前最怕的是临时任务+临界时间,比如月底封账、夜间追加出库、节前应急清货。

现在的状态是:老板催货时,我把人撤下来,只留下设备在转。

jftguj

别再问“值不值”,而要看“有没有其他办法”

很多企业在看这种设备时,总是第一反应:“价格高、占地大,划算吗?”

但你算一笔帐就明白了:

(1)一次夜班4人,工资+加班费+误差成本,远不止一台机器的日平均折旧;

(2)设备连续作业6小时不掉线、不吃饭、不休息,一年365天不断工;

(3)所有识别结果自动存档,可回溯、可对账、可纠错,不用重复返工;

(4)人只需盯流程,不需再靠“经验+习惯”对标签,一个新员工一天能熟练。

问题不是“设备值不值”,而是你还有没有别的办法更稳妥完成盘点任务。

RFID仓库管理系统

RFID隧道机,不只是“读标签”,更是“管风险”

除了盘点,回转线隧道机在我们仓里还扮演了另一个重要角色:发货前复核关口

很多时候,叉车一车车拉货去装车,标签早在分拣时贴上,但如果贴错、贴重、漏贴,到了最后一个出库点才发现,就已经晚了。

但在设备配置好之后,我们将它部署在出库前必经通道

(1)叉车进出前,将整车货物经过隧道设备一遍;

(2)RFID自动识别所有货品标签,与出库单进行全比对;

(4)不一致直接报警,提示是少件、重件还是标签编码异常;

(5)系统联动锁库、回查、通知业务部介入。

相当于多加了一道“自动守门”的机制,但这道门不堵效率,只过滤问题

斯科RFID隧道机

写在最后

很多时候,企业并不是不愿意投入技术,而是对“这类技术到底有多大用”心存疑虑。

RFID隧道机,就是一种让人“不用想太多”的设备——
它不改变业务规则,不增加岗位负担,只是用机械替代人力,把高强度的重复劳动接过去,把错误概率降下去。

当老板下达“今晚必须数完”的任务时,不是你要不要通宵的问题,
而是你有没有比人更靠谱的替代方式

我选择了把这活,甩给RFID来做。
做完了,没加班,也没出错。

上一篇: 下一篇:

相关推荐

  • RFID 标签在封闭空间漏扫?系统化应对策略解析

    95

    RFID 标签在封闭空间的漏扫问题,本质上是环境物理特性、标签性能、设备部署及电磁波传播规律共同作用的结果。解决之道绝非依赖单一手段,而是需要从干扰源控制(标签选型与粘贴)、设备优化(天线部署与参数设置)、软件处理(算法与流程)三个维度进行系统性设计和...

    查看全文
  • RFID应用在哪些方面?

    249

    斯科(Cykeo)的rfid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,包括物流、零售、医疗、军事、交通、能源等,FID技术是一种无线电频率识别技术,可以用于识别和跟踪各种物品。

    查看全文
  • 图书馆、仓储、零售:三大场景下的RFID解决方案定制化实践

    260

    在上海某电子产品仓库,每个货箱上都贴着抗金属RFID标签‌。这些搭载国产芯片的标签能在-25℃至80℃环境中稳定工作,耐受叉车搬运时的剧烈震动。当贴有标签的显卡进入分拣线,空中布设的50组‌RFID读写器阵列‌会同时扫描,结合‌物流自动化‌系统自动校正分拨路径,使错分...

    查看全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