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万物可读”理想落地之前,RFID仍绕不开五个现实问题
很多人听到RFID,总觉得就是贴个标签、上个RFID通道机,剩下的事交给射频信号就好了。
说实话,要是这么简单,我们早就不用讨论什么“落地难”了。可这几年在现场看项目,感觉RFID的坑大多集中在几个地方。
1.标签和环境互相挑剔
标签这东西,纸面参数好看,不代表现场就好用。金属托盘、液体瓶装、冷链霜雾,都会让读取距离打折。
我在温州一个食品仓,见过同批次的RFID标签,仓内测5米,到了冷库不到两米就读不到。后来换了抗金属款,还得把托盘摆成特定方向才稳。
2.速度和准确率,很难两全
通道机理论上一秒扫上百个标签,可一旦现场堆货太密,信号碰撞就出来捣乱。
加了防冲突算法后,准确率是上去了,但速度降下来,作业节拍反而不如人工扫码。客户在这个取舍上,经常是反复试。
3.系统“吃”数据的能力
硬件速度上来了,后台不一定接得住。尤其是十年以上没升级过的ERP,缓存和接口一爆,SKU顺序就全乱。
我记得在青岛一个港口仓,我们调完通道机,IT那边直接报警,说数据包太大压垮了数据库索引。最后花了一个多星期改接口逻辑才算稳下来。
4.投资回报不是拍脑袋的事
RFID在高频、大批量作业的链路上回本很快,但小批量、低频场景ROI真心不好看。
有些老板为了“形象工程”强行上马,半年后发现产出没变,维护成本倒是每月都有。设备该用在哪,前期就得算清楚。
5.人和流程,永远是最后的绊脚石
设备再先进,流程没跟上、操作员不配合,数据也会出问题。
常见的情况是:标签贴错位置、过闸顺序乱、RFID读写器校准被忽略。一次培训不够,得让操作员习惯用它,才能真正跑顺。
最后想说,
“万物可读”这个目标没错,但到真正的落地环节,更多时候是在拆雷。设备、环境、系统、ROI、人——五道坎不迈过去,理想只能停在方案会上。
做过项目的人都清楚,RFID的价值不是你买RFID设备那天,而是它能在业务里不间断地跑下去。
相关推荐
-
揭秘超高频RFID技术:3大优势助力企业降本增效
228你或许见过超市防盗门上的RFID标签——那是高频RFID(HF RFID),识别距离通常只有几厘米,必须近距离扫描。而超高频RFID的工作频段在860-960MHz,读写距离可达10米以上,还能同时读取数百个标签。
查看全文 -
客户为什么愿意多给5%的单价找我们贴牌?
83上一世我就是吃过这个亏:同一款收纳盒,有红绿蓝三个颜色,外观一样、只有标签不同。结果仓库贴错了20箱红标签,导致客户渠道实际到货和系统记录不符,最后罚了客户3000美金,我们只能自己赔。客户跟我说的那句“你们不适合做品牌”,就是在那之后说的。所以我重生回...
查看全文 -
从条形码到智能跟踪:物联网和RFID如何共同发展
35在当今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,资产跟踪这件事,从原来那种老掉牙的纯人工点数,到后来用条形码扫一扫,再到现在高大上的物联网、RFID这些新鲜东西,那变化可真是天翻地覆,这里面的门道和好处,估计好多人还没怎么弄明白,今天咱就来好好聊一下。
查看全文 -
RFID危化品管理柜的精细化管控与精准追溯
226RFID危化品管理柜通过结合RFID技术、人脸识别等技术,实现了对危化品的精细化管控和精准追溯。管理软件系统不仅能够实时追踪和监控危化品的流向和状态信息,还能够自动识别异常情况并启动处理流程。
查看全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