客户为什么愿意多给5%的单价找我们贴牌?
重生文系列:重生之我在义乌开工厂:用RFID把公司干上市
以下内容纯属虚构,请勿当真。
故事内容涉及RFID方案为真实可执行流程。
不想过上集故事,点击这里:我重生回义乌最热的那年,用一套RFID系统赢下第一笔高价订单
第2集:客户为什么愿意多给5%的单价找我们贴牌?
客户想贴牌,不是只为了省事,是为了不出事
贴牌这件事,说白了,就是客户把品牌交给你,工厂只管生产、贴标、装箱、出货。
但如果你一不小心标签贴错了、包装印错了、发货混批了,出事的是谁?客户的品牌。客户的渠道。
特别是像YAZIR这种做中东连锁超市渠道的,一次配货100多个SKU,动辄几万个包装盒,SKU错一项,就不是退货那么简单,是渠道直接封仓、罚款、退柜,影响的是客户后端的信用评分和上下游议价能力。
上一世我就是吃过这个亏:
同一款收纳盒,有红绿蓝三个颜色,外观一样、只有标签不同。结果仓库贴错了20箱红标签,导致客户渠道实际到货和系统记录不符,最后罚了客户3000美金,我们只能自己赔。
客户跟我说的那句“你们不适合做品牌”,就是在那之后说的。
所以我重生回来,做的第一件事不是降成本,而是搭起一个“能控制风险的系统”。
贴牌客户最怕什么?怕你“改不了、查不出、反应慢”
我用一张流程图解决了这个问题:
每个产品上线前先建档打标,系统自动生成唯一ID,对应产品属性、规格、客户编码;
生产打包时标签内嵌出厂信息,不是贴在外壳,而是嵌入产品或包装内,不易错、不易掉;
出库时推车进RFID通道机,一秒识别SKU、客户名、数量,一旦某一箱标签异常,系统直接报警,不允许出库;
客户来电问“上次那批货发的什么配色”,我两秒调系统记录给他看,精确到每箱SKU编码和出库时间;
客户要补单,只需发个产品图或之前的Excel清单,系统自动生成补单方案,连标签都不用重设计。
我不是比同行聪明,是我比他们多了一套“系统图”。
贴牌客户最想要的,是能“放心丢给你”的供应商
YAZIR的老板来看我厂那天,除了现场看通道机读货流程,还特别试了个“小陷阱”。
他让助手现场打乱3箱产品顺序,把几个标签故意贴歪、换SKU,然后推过通道机。
系统当场报错,识别出有2个标签未录入系统,1个SKU跟客户指定品类不符。
他看完只说了一句:“你这个东西,比我们迪拜仓那边的还先进。”

当天下午他就发了补充清单,明确说要我按他品牌做全套贴牌。价格没有还价,甚至还说“你这边要是需要,我可以预付款做月结”。
贴牌不是工厂的胜利,是流程的胜利。
不是机器做得多快,是客户敢不敢“完全交给你”。
系统,不只是打通流程,更是替客户把责任抗下来了
那之后我们给YAZIR做的贴牌项目,SKU从最初的30个扩到240个,月发货量从5万件干到40万件。客户从来没来现场盯过货,因为他知道:
他的品牌标签,是我们系统里的独立字段,误贴0容忍;
每次出库的PDF清单,都按他命名规则输出,一张表发给迪拜、吉达、科威特三地仓库都能用;
哪怕出问题,也能通过系统日志精确溯源,“哪个工人、哪批标签、哪次读写、哪台通道设备”,一查就清楚。
他不是信我这个人,而是信我这一套流程已经“足够标准化”。
而在这个行业里,标准化=信任力,信任力=溢价能力。
所以不是客户愿不愿意多给5%,而是你有没有配得上那5%的交付力
市面上所有人都在谈性价比,但只有极少数人,敢谈交付闭环。
客户不是想找你做一笔单,而是想找个不出事、能长期交付、出问题能解决的伙伴。
我不是让他“便宜采购”,我是让他“安全贴牌”。
而这套安全感,是从我租下那个空厂房那天就开始构建的。
所以我这一世学会了——客户买的不是产品,而是可控
可控的SKU清单;
可控的标签系统;
可控的出货流程;
可控的补单机制;
可控的风险承担。
这一切的底层逻辑,是RFID读写、是自动校验、是数据闭环,是客户哪怕飞不过来,也知道你不会出错。
这,才是客户肯多付5%的底气。
你想赢订单,可以靠价格;
你想让客户“用你的标签出货”,只能靠流程。
这一集,是我如何赢下客户信任;
下一集,我要讲讲:当SKU翻10倍、订单翻10倍后,我怎么靠“系统复制力”撑住工厂不崩盘。
相关推荐
-
OpenAI杀进服装店!ChatGPT指挥RFID看店
88斯科信息的超高频RFID相控阵智能门禁系统,凭借着AI+相控阵技术+RFID技术这三大“利器”,为服装门店解决了商品防盗和管理方面的诸多难题,让商家们能够更加轻松、高效地经营店铺,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。
查看全文 -
-
核电检修库房管理进阶:辐射防护型RFID智能柜的定制化改造
189针对核电站检修工具辐射防护、精准管控需求,定制抗辐射RFID智能柜,实现工具寿命监测、辐射屏蔽、IAEA合规审计,咨询199-2531-XXXX获取案例集。
查看全文 -
“万物可读”理想落地之前,RFID仍绕不开五个现实问题
52“万物可读”不假,但现实落地是个慢活。标签、环境、系统、ROI、人——这五个关卡,不迈过去,理想只是挂在会议室墙上的一句话。做项目的人都懂,设备性能只是起点,能不能天天跑顺,看的是那些不显眼的细节。
查看全文
斯科Cykeo官网


